第二十三章(正文) 重考榜首 奖励 初入书山(一)-《龙震四方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以才取人,以文排序!”

    陈州君说完,十位讲师先生各手持一份请圣言的答案,从后往前每人选二十份考卷,开始阅卷判文。

    才气最多的十份试卷则没动。

    陈州君当仁不让,笑道:“既然出了鸣州之诗词,又有镇国之策论,那本州君就不客气了,先睹为快。”说完高兴地走到萧公子的试卷面前。

    之所以这么晚才阅卷,是因为考生交卷之后,需要用当时在签生台上各位的文力刻痕来识别考生的卷子。而且有专人负责用纸张把考生的名字盖上名封,阅卷的时候看不到,防止作弊。只有确定了前五十的排位,才可以看到名字。

    诗词放在最上方,陈州君看到“早春携刘涵至圣院”却不免龙眉一皱。心中联想——这取名也未免太过随意。今年重考题眼是春和边塞——这明显是记叙诗的诗名。

    陈州君看向诗文,不由自主读下去: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

    草色遥看近却无。

    最是一年春好处,

    绝胜烟柳满皇都。”

    三位考官都愣了,这诗的文字非常浅显,没有设置什么难点,一读就懂,可为什么读完却有一种淡淡的遗憾?

    另外两个考官也看着萧远的试卷仔细思索。

    “心里好像少了什么。”万国正说。

    陈州君是同大学士出身,官职是正三品,王院君和万学正只是进士人出身,都是从五品。

    陈州君令反复看了几遍,突然叹息道:“妙啊。此诗文字虽平易自然,只运用简朴的文字,就常见的“小雨“和“草色“,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。刻画尤其细腻,造句也十分优美,构思新颖,却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、舒适和清新之美感。是春回大地的佳句!

    首句点出初春小雨,单单一个润字引人无限遐想,以“润如酥“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,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。造句也清新。

    第二句紧承首句,写草沾雨后的景色。以远看似青,近看却无,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。实乃上好佳句!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阅卷房内静悄悄,仿佛所有人都在思索一句话:草色遥看近却无。

    区区七个字,却勾起所有人的遐思。

    王院君点头说:“陈兄一言道尽此诗之妙。我便也献丑了吧——略做赏析。

    此诗写出了早春和盛春的不同景象.更重要的是,让我等体会和认识春天,不必等到“烟柳满皇都“之后,要善于在“草色遥看近却无“的时候就去感悟它,了解它,把握它.说早春的“草色“,可以“遥看“却难近视。

    虽然语言偏于留白,但也是便于流传了。”

    其余两人不住点头,易于流传这点太重要,文名是读书人的追求之一,半圣都不能免俗。

    万学正道:“这等文字我亦能做出,可让一诗如画在眼前,融情于其中,偏偏如此自然,那就难了。况且还蕴含了世间许多事物的普遍规律!

    有的事,朦胧地看似乎是有的,一叫真去看细部却又说不清楚了.到底是有还是无呢?全在看者的眼光和见识了.看待社会形势,何尝不是如此?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