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章(正文) 文会遇故人 一别两不识(一)-《龙震四方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诸位请看,这两句彼此之间完全没关系,一句出自它是随机拼凑出来的,十三不靠。

    前一半是《大学》里的句子,意思是人难道连鸟都不如吗?后一半是《诗经》里的诗句,是称赞周文王的。

    该题的题眼便是在“羞耻二字之上……”

    随后,萧远用自己的语言理顺这道题的思路,用最扎实的方式讲解这道题,没有一丝一毫的纰漏。

    当萧远说完,在场的诸多童生和举人竟然还在思考,而已经彻底明白的其余人则纷纷称赞。

    叶仲永的气势顿时弱了一筹,他也是童生,很清楚这道题的难度,更明白萧远解题的思路简直堪称完美无缺。

    “萧远大才,我不如也。”一道柔声低声道,声音有些惆怅,却并无怨恨。

    陈州君笑道:“好一个萧远,这个思路虽然繁琐,恰恰最适合童生,你要是用我的解题手段,我一定会怀疑你作弊。”

    蔡县令接着说了自己的解题过程,他是用了几本流传极少的书籍来解题,而且大都是萧远的文曲之心中没有的,别说萧远,连王院君苏进士都没读过。

    众人经过对比,看萧远的眼神更不一样,萧远的方法才是正途。

    接下来众人继续讨论请圣言的一些题目,陈州君甚至引申到“经义”。

    所谓经义,就是以众圣经典著作中的一句或一部分为题目,考生写文来阐明解释其中的道理。

    如果说“请圣言”是记忆众圣之道,那么“经义”就是理解众圣之道,并形成自己的见解。

    当陈州君讲完请圣言的部分,饭菜上桌,众人先吃喝一阵,接下来的话题要讨论诗词。

    陈州君说请圣言,那么文院的王院君就要起头说诗词,可叶仲永却抢先一步说:“我诗词有达府之能,却仅仅得了个乙上,陈州君说萧远的诗词有鸣州之大才,可否让我们见识一下他的县试诗词?”

    许多人沉默不语,偷偷看王院君。

    王院君没想到叶仲永这么不懂规矩,说严苛点就是不分尊卑,这可是大忌。

    王院君面无表情道:“我原本想把萧远的试卷留在州文院供后辈考生瞻仰,不过在我把他的那首诗传给左丞魏建树后,魏建树说要把那诗文原本送到州文院,并说此诗不仅是今年的童生试天下第一,也是数百年来的童生试第一诗!魏大儒说,此诗必能上下个月的《书山有路》月刊!”

    房间里沸腾了。

    “魏国栋梁真这么说的?供奉在州文院,童生的诗文哪会有这个待遇!”

    “童生试的天下第一诗?这个名号可不得了。”

    “能上《书山有路》的话,那州里岂不是又会多一道文牌坊?加上三甲破天荒,萧远一人得两座文牌坊啊。”

    “咱们江南的童生中好像好没有人上过《圣道》吧?”

    “的确没有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