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 (正文)入圣院 童生重考(二)-《龙震四方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于是,便形成一个规矩,童生试的请圣言就分了三部分。

    第一部分是年年必考的著名列圣。

    第二部分是本年三位考官的名篇。

    第三部分是每年从剩余半圣的著作中选三到五部,轮流考。

    萧远是幸运的,因为除了三位半圣考官,本年童生试所考的列圣著作都曾在地球出现,而他都有这方面的记忆和理解。

    童生试前,一旦确定半圣考官的名字,各地考生都会花许多时间背诵考官的名篇。

    其他列圣的题目有难有简单,但半圣考官的题却格外简单。

    因为活着的半圣都是新圣,根基不稳,急需文名,必然想要天下人知道他的得意之作。

    “用前世的话说,就是送分题,士子书生感激,新圣的文名又得以传扬,两全其美。”

    萧远仔细一想放下心,因为他这周就已经按照魏建树的建议,开始背诵三位半圣考官的名篇。

    第十四题很简单,考的是一位叫少雨恭的半圣的封圣时间和地点,萧远虽然一时想不起来,可他感觉自己一定记得。

    少雨恭是这次童生试的三位半圣考官之一,在开考前就已经传遍天下。

    萧远思索片刻,提笔写下:新历一百四十五年秋,蜀国,蜀都。

    萧远答完,突然发觉随着脖间那蓝金色项链闪出耀眼的光芒。片刻后,脑海中便浮现一本蓝灰色的空白古书,随后,一小块记忆碎片飞入其中。

    那本空白古书立刻变成《雨恭五经注》(卷一),作者少雨恭,半圣,封圣五十六年。

    接着,陆续有新的空白古书出现,提取萧远的记忆碎片,形成一本本少雨恭的文集、诗集,一共有五本,都不是完整的,要么是只有一卷,要么是是残篇。

    萧远面露喜色,没想到会变成这样。

    “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,那项链竟然可以给难题提示,还能吸收别的新书,就叫文曲之心吧。”

    下一题考的同样是蜀国半圣,诸葛亮,不过此时已经驾鹤西去。

    不同世界的诸葛亮的经历不同,方运花了一些时间思考,避免答错。

    刘备立国的国号是“汉”,以汉室正统自居,从来没有过蜀国,只不过其他人不承认,只称之为蜀国,有轻蔑之意,后人沿用。

    在四方大陆,刘备同样立国为“汉”,志在继承大汉江山一统四方大陆,却遭到东吴和魏国联手反对,最后不得不改国号为“蜀”,最终靠着半圣诸葛亮维持下去,直到现在成为十国之一。

    萧远有了文曲之心,对地球和四方大陆上的诸葛亮更加了解。
    第(2/3)页